黑色的炒锅冒着蒸汽,菜刀在砧板上有节奏地叮当作响--十位瑞士教师站在上海教学厨房的中央。他们不是在度假,而是在进行一次非同寻常的教育之旅。在 2025 年 10 月 6 日至 14 日的十天时间里,他们不仅要探索两座城市,还要了解中国的八大地方菜系。上海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大都市,烟台是山东省的沿海城市,拥有约 700 万居民,这两座城市是教育工作者培训的地点--这是一次融合了传统烹饪、现代创新和真诚好客的旅程。
发现中国美食 "项目由中国食品联盟(CFA)与瑞士烹饪职业培训专家克里斯托夫-维尔德哈伯(Christoph Wildhaber)以及上海创新创业艺术中心(CieCAS)共同开发。2025 年 10 月的旅行是该计划的试点旅行,是一年半紧张筹备和合作规划的成果。
该项目专门面向瑞士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其目的是拓展烹饪、教学和文化技能,了解中国美食的多样性和深度,并认识到厨师和学生之间可能的交流潜力,尤其是在解决餐饮业技术工人短缺问题方面。
除了实用知识外,重点还在于跨文化交流:中国人是如何思考、教授和体验美食的?瑞士和中国的教育路径、烹饪理念和培训方法有何不同?
这一倡议可以追溯到一个烹饪行业国际交流工作组。该工作组由中国食品联盟、Christoph Wildhaber 和 CieCAS 于 2024 年初成立,旨在解决餐饮业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在瑞士的中国餐饮业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这也是促使中国食品联盟采取行动的原因。
由于瑞士很少有合格的中餐专家,该项目促进了新形式的合作:瑞士厨师可以在中国学习中餐的技术和理念,而中国专家则可以深入了解瑞士的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这在教育、工艺和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长期的桥梁。
参观团由十名瑞士职业培训专家组成,包括职业学校教师和来自服务、烹饪和肉类加工行业的培训讲师。他们的代表如下
◆
魏因费尔德职业与继续教育中心(GBW)
◆
楚格工商业培训中心(GIBZ)◆
阿劳职业学校(BS Aarau)
◆
圣加仑职业与继续教育中心(GBSSG) ◆
Emme 职业和继续教育中心(BZ Emme)◆
巴塞兰职业培训中心(BBZBL) / 伯尔尼职业学院(GIBB)来自中国食品联盟/mybow 的 René Bachmann 和 Susan Wang 以及 CieCAS 的团队陪同了该小组,CieCAS 负责当地的协调工作,并提供厨师和翻译团队。这使得克服语言障碍成为可能。
此行的起点是上海,它是亚洲最具活力和最现代化的大都市之一。这座拥有约 2500 万居民的城市不仅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全球文化、创新和美食的聚集地。上海被认为是中国美食的大熔炉--传统与前卫在这里交汇,从狭窄弄堂里热气腾腾的菜馆到屡获殊荣的高级餐厅,应有尽有。抵达上海后,几乎没有时间游览。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足够的时间去游览这座城市最著名的景点--从历史悠久的老城区到外滩令人印象深刻的海滨长廊,以及浦东闪烁的现代天际线。
抵达上海后,在 CieCAS 团队的热烈欢迎下,第一项议程是介绍培训计划并共进欢迎晚宴。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教师们加深了对中餐的了解--从基础知识和地方特色菜到需要技巧、精准度和团队合作的炒菜冠军赛。
培训的重点是了解中国八大菜系的概况,并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差异。在 CieCAS 厨师 Denny 和 Evo 的指导下,学员们学习了如何使用炒锅--这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力量、时机和灵敏度的艺术。
经过约两个小时的飞行,小组抵达中国东北部山东省的海滨城市烟台。该省有 7000 多万居民,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景观之一,以农业、沿海地区和根深蒂固的烹饪传统而闻名。
烟台本身拥有约 700 万居民,是中国所谓的 "三线城市 "之一--经济和基础设施发展蓬勃的中等城市,但仍落后于上海等大都市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学员们也注意到了这种差异:少了一些浮华,多了一些真实、友好、开放,以及与国家和人民的直接接触。
山东省被认为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鲁菜的发祥地。鲁菜的特点是口味清香、海鲜鲜美、工艺严谨,这种风格在烟台尤为突出。
该地区还以农产品闻名:苹果、葡萄、花生和海产品是当地经济的特色。闻名遐迩的烟台苹果与瑞士--尤其是同样以水果种植闻名的图尔高--形成了迷人的联系。这一相似之处引起了与会者的会心一笑,并引发了有关两国气候、教育和农业创新的讨论。
烟台之行的一大亮点是参观了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YVCCT)--该学院拥有约 10,000 名学生,专业包括美食、酒店业和旅游业。
瑞士代表团受到了热情而隆重的接待。双方介绍了各自的机构,并通过交流更好地了解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异同。与会者对中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参观校园时,基础设施的差异已经显而易见。中国的炒菜设备是以煤气为燃料的,设施无法与瑞士相比。尽管如此,瑞士教职员工还是很快伸出援手,与中国教职员工一起制作出美味可口的菜单。
在学院当地厨师的指导下,他们加深了对山东菜肴的了解,参加了茶艺表演,并亲手尝试了蔬菜雕刻艺术。在一次教育论坛上,中国和瑞士的教育工作者就教学方法、技能培养和职业前景交换了意见--对话揭示了文化差异,但最重要的是分享了共同的价值观:对美食的热情、精确和尊重。
活动最后举行了正式仪式,烟台学院、CieCAS 和中国食品联盟签署了谅解备忘录(MoU)。签字仪式上揭开了一块金色的牌匾,象征着在中瑞烹饪文化交流框架内的未来合作。当地政界代表也出席了仪式,并强调了该协议对学院和整个烟台地区的重要性。
访问结束后,在大宴会厅举行了盛大的晚宴,在中瑞之间架起了美食的桥梁:瑞士代表团准备的辫子、饺子、猪腰子、烩饭和炖菜与地道的山东菜肴相得益彰。当晚,学生们还表演了舞狮、中国传统舞蹈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功夫表演,为烟台难忘的一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烟台度过紧张的一周后,瑞士代表团飞回上海。活动的最后一天是总结:在 CieCAS 培训中心举行的证书颁发仪式上,大家对自己的承诺和跨文化交流表示了感谢。在简短的反思中,大家回顾了十天来的印象、美食发现和邂逅。庆祝活动的压轴是联合闭幕晚宴,晚宴再次强调了此行的意义--学习、交流和真诚的热情好客。
经过在上海和烟台十天的紧张行程,学员们带着许多印象、新的见解和宝贵的邂逅回到了瑞士。这次旅行展示了美食、教育和文化如何在人与人、国家与国家、学习文化与学习文化之间架起桥梁。它还表明,中国美食种类繁多,但有时非常奇特,对我们瑞士人来说并不常见。不过,所有参与者都表现得很好,吃到了在瑞士可能吃不到的东西。
最初的试点项目变成了一场关于职业培训和烹饪特性的热烈交流。
通过这一项目,中国食品联盟和 CieCAS 为今后将更多的中瑞专家聚集在一起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也是中瑞烹饪交流的精神所在。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我们结下了新的友谊。
中国美食联盟(China Foods Alliance®),又称 "品",旨在弘扬和传承正宗的中国烹饪传统,加强中餐馆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提高中国美食的质量和知名度,促进中瑞文化交流。它与来自教育、餐饮和商业领域的合作伙伴合作,让正宗的中国美食看得见、摸得着。
作为瑞士第一本官方《中国食品指南》的出版商,联盟在中国餐馆组织烹饪活动,并组织团队和客户活动,让参与者沉浸在中国美食和文化中。此外,中国美食联盟还为专业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以及希望亲身体验中国美食文化的美食爱好者组织中国教育和探险之旅。
位于上海的烹饪艺术与服务创新创业中心(CieCAS)是一家以瑞士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为基础的培训与咨询中心。作为上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合作伙伴,CieCAS 为餐饮和酒店行业的专业人士提供实用课程。
培训课程得到了瑞士厨师协会的认可,并与 Global Swiss Learning 合作开办。CieCAS 与 Shinho Food Services 合作,促进中国餐饮业的创新和产品开发。本着 "学以致用 "的指导原则,CieCAS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塑造了中国烹饪教育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