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炖菜的核心是用木炭烧制的传统铜锅。这种古老的加热方式因其均匀的热量和微妙的烟雾而无可替代,为用餐体验增色不少。汤汁刻意保持简单,通常只是清水加几片姜和葱,这样羊肉的品质就能得到充分体现。手切羊肉是这道菜的灵魂,羊肉的制作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每一片羊肉都薄如纸片,露出错综复杂的大理石花纹。
在冒着热气的肉汤中快速浸泡几秒钟,就能将羊肉烹制得完美无瑕,使其鲜嫩多汁,充满天然风味。选择合适的羊肉同样重要;最珍贵的羊肉来自在内蒙古郁郁葱葱的牧场上饲养的小羔羊,尤其是后腿,肉质鲜嫩,没有任何野味。
北京炖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的蒙古草原。传说中,成吉思汗的军队常年奔波在外,需要快速而营养的膳食。将薄羊肉片在水中煮一下,可以保持羊肉的鲜嫩。随着这种制作方法在中国中南部的传播,它逐渐被改进和完善,最终成为京城的一道典型美食。
在清朝,这种炖菜在皇室餐桌上占有一席之地,是精致和地方自豪感的象征。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甚至在他的作品中捕捉到了北京炖菜的精髓,将其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而永垂不朽。